超薄导光条的发光分类
侧光纤,又称全身发光光纤。
光线沿光纤长度均匀散射,光晕达到装饰效果。侧光纤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或形成各种艺术形状。由于其使用寿命长,广泛应用于勾勒建筑和水池的轮廓以及地下隧道的道路指导。
尾灯
对于端发光的超薄导光条,尾灯一般根据照明要求和装饰的艺术效果进行选择。常见的尾灯包括天花灯、亭灯、埋灯、吊灯等。
超薄导光条照明的发展
超薄导光条照明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人们所接受,但当时只是一种思维和实验。使用的光纤主要是集束玻璃光纤,由于成本高,无法达到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杜邦公司以聚甲酯(PMMA)为材料制备塑料光纤,但光纤损耗大,光纤照明无法实用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各国学术界对塑料光纤的高度重视,日本一些大型企业和大学对低损耗塑料光纤的制备进行了大量研究。1980年,三菱丽阳以高纯度MMA单体聚合PMMA,将塑料光纤损耗降至200dB/km以下,成功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真正将光纤装饰照明推向实用阶段。
超薄导光条及塑料光纤网络的优势
目前室内短距离信息传输媒介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基于铜导体的对绞线的同轴电缆
这一种使用成本低且满足现实需求而使用多,但若满足用户将来对带宽和速率的更高要求,需要为克服电磁干扰、信息保密、扩大带宽、提高传输速率、保证传输距离等投入很高的研究资金,使用成本也因使用昂贵复杂的电子装置而变得很高,综合竞争力降低。
2、单模和多模石英光纤
该种技术比较成熟,但石英光纤芯径很细(-10μm)导致连接困难而成本较高,光电子器件技术要求高、并价格昂贵,其易脆断和弯曲损耗限制其在狭窄空间中安装使用。
3、红外及短距离移动通信等无线技术
此种技术在目前比较热闹门,对移动通讯的技术研究投入很大,技术也日新月异,相关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但当数据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象室内、交通工具内这样的短距离通讯时其使用成本就比较高,且电磁干扰问题、环境影响问题、传输带宽和速率问题,或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须的高研究成本和昂贵的使用设备投入等将会是其在短距离通信中应用的主要障碍。从现实实用和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看,要克服铜导体和无线传输技术的缺陷,POF是实现短距离高速传输的优先选择目标。